中国自动化学会(CAA)青年工作委员会“走进高校系列研讨会”(第13期)顺利举行
导读 9月20日上午,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CAA青年工作委员会、华东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江西省先进控制与优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自动化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三期中国自动化学会(CAA)青年工作委员会“走进高校系列”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电气楼403为线下主会场,113设分会场。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杨辉,电气学院党委书记赵敏,副院长徐雪松、祝振敏出席会议,徐雪松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葛泉波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吴元清教授,同济大学何良华教授,清华大学何潇教授,东北大学杨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韩红桂教授,中山大学陈龙教授,华东交通大学朱建勇副教授,清华大学张靖副教授等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自动化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开幕式伊始,杨辉表示,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电气学院是一个拥有多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省一流专业并在教学与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院系,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时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历史悠久、体系完整,是江西省高校唯一一个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江西省一流学科,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杨辉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对生活的影响随处可见,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如今自动化领域的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对工业人工智能及应用的新动态、新方向进行分享与交流,这必将促进我校控制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对学校人才的培养、办学水平的提升起到催动作用。最后,杨辉诚挚地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常来我校指导交流,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葛泉波博士代表CAA青工委向本期“走进高校系列研讨会”在华东交通大学顺利召开表示祝贺。CAA青工委是在中国自动化学会领导下,旨在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学生和学者介绍自动化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和热点问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近年来,CAA青工委积极响应国家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努力做好自动化领域内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工作。葛泉波博士指出,只有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方向上深入加强学术交流工作,才能让我们这些青年科研工作者做出更多对国家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同时,他诚挚希望可以与华东交通大学控制学科的老师和同学们有着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并期待在青工委这个平台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最后,对于本次我校提供的交流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能再次与我校聚首于明年的学术研讨盛会。
研讨会上,各高校教授分别就航天器姿态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分配研究、自主无人系统群智控制、脑机交互、面向高铁装备安全的状态估计与故障诊断技术、分布式优化及其在智能电网的应用、数据和知识驱动的城市污水处理出水总磷在线检测、无人驾驶感知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于硅芯片上光学微腔的光机械非线性及其在微纳传感的应用等九项报告专题进行研究汇报,并就研究内容提出可推动自动化方面控制学科发展的独特见解,从不同角度解读该专业的发展战略性与重要性。
为期一天的研讨交流中,我校与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工会碰撞出了思想交流的火花。会议结束后,与会老师与研究生们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受益颇多,不仅对自动化以及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各高校教授分享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华东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华东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了一支以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杨辉教授为带头人,以985、211等重点高校毕业博士为骨干,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团队,学科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获批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被推选为江西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联盟盟主,2017年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获批江西省“5511”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019年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协同组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自动化与运行优化方向),顺利通过了2017年博士学位授权合格评估,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前1/3,学科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华东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瞄准控制科学与信息科学前沿,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和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对自动化人才、技术及产业化成果的需求,依托江西省先进控制及优化重点实验室、稀有金属冶金全流程一体化控制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院等平台,聚焦“稀有金属冶金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轨道交通自动化与运行优化”、“群体系统与机器人控制”,“网络化人机协同控制”,“工业人工智能”,长期开展先进控制与优化、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智能检测与云计算等方面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新成果,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发挥积极作用。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具备交叉学科的基本相关知识和专业的创新思维,能够进行本学科及相邻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和设计开发。具有独立从事高校、科研单位、应用部门本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或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一)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
(二)复杂系统协调控制与自主规划
(三)智能信息处理与机器学习
(四)智能检测与自动化系统
(五)轨道交通自动化与运行优化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项目、国家铁道部(铁路总公司)、工信部、教育部、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及企业产学研合作在内的项目300余项,经费总额近1亿元。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了包括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500篇,其中SCI/EI 收录300 余篇,为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不断创新作出突出贡献。
学科特别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中车、瑞林等骨干企业联合共建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院等“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打造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系统为核心的控制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为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